林奕華笔下的张国荣

作者:admin来源:太阳报点击:


哥哥的星途


哥哥的星途,是寫書的好材料,可見我說他「運氣」不夠好,其實未必是壞事:將來讀他的回憶錄,每一章都像坐上了過山車,過了一彎,卻不知道下一輪的刺激在哪,加倍叫讀者為他一把汗。

像,他比任何香港男明星更早便踏上了康城影展的紅地氈—你記得《霸王別姬》嗎?只可惜那時候大家的焦點是順序落在以下的名字之上:(一)陳凱歌、(二)鞏俐、(三)穿上戲服的哥哥、第四才是賴斯里.張。

原因?誰叫那忽然青衣、忽然小生的角色是如此撲朔迷離!我想外國評判和觀眾們不是不欣賞哥哥的演出,只是他們實在太迷醉在陳凱歌所營造的「鴉片中國」,所以下意識不希望回到現實來—若是把他封為最佳男主角,待得哥哥穿回男裝上台領獎,豈非破壞了大家對他的幻想?

哥哥在康城的第二次「機會」,也是由於近似的原因而旁落。以一對男同性戀人為主角的《春光乍洩》,全片只有梁朝偉和哥哥兩個演員,理論上是半斤八,各有千秋,但是一般觀眾均認為哥哥

的對手有較多發揮:(一)戲分較多;(二)哥哥如果真是同性戀者,演基佬就不算甚麼挑戰,或,起碼不及梁朝偉般,使人邊看邊為他那「為藝術而犧牲」的精神肅然起敬。

表面看來,梁與張的獲獎機會只差一線,實際上可以是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—哥哥既不是百分百的「男人」,「影帝」殊榮,自然不會得來容易。

文: 林奕華(香港著名文人,有神童称号,"同志"一词的发明人,本人亦是此族.) 10/05/2001


哥哥


上次跟哥哥碰面已是九八年的春天。九八年的柏林影展,他是評判之一。我呢?則是自九○年以來第一次不用為Gay Teddy Prize當評審。Teddy是愛德華的暱稱,不知由幾時開始,它也是所有未成年的小熊(玩具)的名字,而眾所周知,熊抱是基佬的恩物,所以連這個由「國際同志電影節聯盟」負責在每年柏林影展頒發給優秀同志影片的獎座,都是以「泰迪」命名。

但是,「同志影片」不等於全部都是男同志影片。我記得某年在評審會議上便有女同志提出抗議,不滿她們應得的榮譽,卻會有個男性的名字?折衷之計,「聯盟」便增設了新的獎項,叫Lesbian Tiger。「虎」與「熊」似乎很少並肩作戰,就是同場出現,我只能想到中國成語中的「虎背熊腰」,或許是我的英文不濟,德語更差勁,所以沒法把這四隻字的弦外之音譯得傳神,致使席上的荷、德、英、法、希臘、俄等評判們不能分享我對它的聯想—魁梧得來帶點畸形。

說回九八年的柏林影展,香港入選競賽的影片是《愈快樂愈墮落》,它在Gay Teddy Night得了好像不止一個獎,當晚出席領獎的有編劇魏紹恩和女主角邱淑貞,頒獎的是哥哥,以及——從巴黎飛過來的張曼玉。之後十數人驅車前往前東柏林的一家咖啡館聊天,那地方只有幾張木桌木椅,地板很舊,天花卻好高,哥哥坐定之後對我說:「這便是我理想中的咖啡館的樣子。」
文: 林奕華 08/05/2001


高調主義


前一陣看仙姐領「終身成就獎」,不期然便想起哥哥。先不說同樣的榮譽是否會有落在他頭上的一日(我十分肯定,完全沒有懷疑:會。)就是在其他事情上,他和她也有很多相似之處。(雖然曾經有個階段,我以為演藝界的「男白雪仙」就是羅文—應該是他發行《卉》的那段時間吧。)而,若要選出其中最神似而不單是相似的一面,我會說,當然是以身體力行來印證兩個男人和兩個女人都可以手挽手地成為「神仙眷屬」—合法地、公開地。

其次,便是在銀幕和舞台上的「姣」和「威」。

「威」不是虎膽龍威的那種—那太Bruce Willis了,儘管哥哥從不會被槍王、殺手之類的角色難倒,但我總覺得那是他為了向人們證明自己做得來而做的事情之一。(之二:留上滿面的鬍鬚根)—相反,在我心目中的「威」,其實更接近Camp:你聽過有人用「威」來形容一件衣裳或一塊布的圖案、花紋嗎?通常都是指它們過於花俏,跟自己的身分不相稱。換言之,太高調了,威脅到將它穿在身上的人的自信心。

哥哥絕對是「高調主義」的信徒—如果不是主。除非他對該件有份參與的事情沒有十足的Passion,否則一定不會放輕腳步,一切從簡。作為普通的一個觀眾,我自然希望明星中有多幾顆是像哥哥般愛好熱鬧搞作的,就如雖然我不會成為仙姐家中高朋滿座的一員,但是偶然聽聽朋友轉述那些派對如何高興,心情也會輕快起來。
文: 林奕華 11/05/2001


吃硬不吃軟


我一直認為哥哥有一點點的Hard Luck。Hard者,硬也。「硬」的意思是,欠缺靈活,不夠彈性。讀者之中,有人馬上要駁斥我了:「難道哥哥的形象還不夠多變,戲路還不夠縱橫?」當然不,反而可能因為正正他太努力了,才變相縱容了我們的貪得無厭:「還有甚麼?快拿出來!」

這又間接造成哥哥對表現的緊張,如是反映在某些新嘗試上,而太急切和太痕地要達到預期效果,便是Trying Too Hard。

「夾硬來」的「硬」,就如未成熟,但已被摘下來的果子,味道自然跟渾然天成的有距離。不過我又想,「硬」亦未嘗不是哥哥的個人特色,甚至「只此一家,別無分店」—縱然我對他的認識,幾乎全是來自X、Y手的資料(除了中學的一年同校和九八年在柏林的那幾天),以及加上自我投射,但我仍舊願意相信,在大部分的時間,他都是個「Hard」人類。

沒有很硬的脾氣,大抵不會到今日仍火紅火綠(「哥你滷味!」絕對經典。)沒有很硬的背脊,亦揹不動「一代藝人」的使命,還有「藝壇長青樹」的美譽。當然,哥哥本人還會告訴你,演藝事業於他從來不是玻璃鞋之於灰姑娘—沒有神仙和王子打救,星途的前半段不知有多少Hard Times,又要比別人(如陳百強)付出不知多少的Hard Work。
文: 林奕華 09/05/2001


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
发表评论
评论内容:不能超过250字,需审核,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。
用户名: 验证码: 验证码
查看所有评论
  • 广告推荐